“任主任,你們企業今天的功率因數只有0.456,查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吧。”9月3日一早,山西稷山縣供電公司營銷部員工裴振勇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查看企業用電數據時,發現山西銳智云鈉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的功率因數偏低,便打電話告訴該企業辦公室主任任激康。
“我們廠今天沒開工,所以功率因數降下來了。”任激康說。
按照現行電費計收方式,企業月功率因數如果太低,要交納功率因數調節電費。為了避免企業因不了解用電情況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裴振勇定期監測供區內的企業用電數據,一旦發現異常便立即通知企業核實情況,確保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裴振勇于2023年到稷山縣供電公司營銷部工作,與任激康結識是在2024年7月。一天,任激康來到稷山縣供電公司咨詢電費計收方式,值班的裴振勇接待了他。經過溝通,裴振勇了解到,銳智云鈉金屬制品公司報裝容量為1500千伏安,基本電費計收方式是按用電最大需量計收。但他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發現,該企業日常用電容量穩定在1000千伏安。他建議企業改為按實際用電容量計收電費,這樣,企業每月能省2000多元。任激康采納了他的建議。
當年8月,裴振勇上門走訪銳智云鈉金屬制品公司時,發現該企業裝有10臺功率各為132千瓦的球磨機和10臺功率各為11千瓦的風機。這些機器同時啟動,瞬時功率會超過1400千瓦,給變壓器和電網穩定運行帶來影響,容易引起跳閘。他建議企業調整設備啟動順序:先開球磨機,再開風機。這樣用電負荷會平穩增加。“這條建議不僅確保了我們用電穩定,還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企業生產負責人谷瑤說。她立即安排車間工人調整了設備啟動順序。
今年7月底,稷山縣遭遇持續高溫天氣。任激康給裴振勇打來電話:“裴師傅,天氣太熱,我們計劃停工一個月,怎樣能省點用能成本?”裴振勇立即上門,協助他通過“網上國網”APP申請將用電容量減至200千伏安,既滿足非生產用電需求,又能節省基本電費支出。
“我們多跑一跑、多算一算,就能幫助企業多省點錢。”裴振勇說。
8月28日,銳智云鈉金屬制品公司復工當天,裴振勇早早來到該企業。他仔細分析了企業上半年電費賬單后,拿出準備好的電價表,為企業算起了經濟賬:“每天11時到13時、0時至7時是用電低谷時段,如果將生產時間從用電高峰時段往用電低谷時段挪1小時,按總用電功率1000千瓦計算,每天可節省電費700元!”
谷瑤立即召集生產部門研究調整班次。第二天,企業就開始試行新的生產排班計劃。
“這個‘電管家’靠譜!他不僅幫助我們省錢,還教我們如何科學用電、經濟用電。”任激康說。
(2025年9月11日 《國家電網報》 8版)